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發展,明確了政府發展學前教育的主導責任,提出了學前教育的發展目標,加大了經費投入、園所建設、體制機制改革和教師隊伍建設的力度。這些舉措有力地促進了學前教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
但從總體上看,當前學前教育仍是我國各級各類教育中的薄弱環節,要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保障適齡兒童接受基本的、有質量的學前教育,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從當前學前教育的發展現狀來看,要重點做好普及與質量并重,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只有這個問題解決好了,才能真正讓幼兒“快樂生活,健康成長”。解決好這個問題,要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落實和保障學前教育的經費來源。經費保障是促進學前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拿出500億元支持學前教育發展,但重點是支持中西部地區、東部困難地區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大批公辦幼兒園建立起來后,如何保證運行經費的來源和投入還缺乏規劃。當前應加快學前教育立法進程,明確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和學前教育經費在同級教育財政經費中的比例,探索學前教育成本的合理分擔機制,落實和保障學前教育經費來源。同時,要積極鼓勵和引導民間資金進入學前教育領域,支持民辦學前教育的發展。
其次,要加強幼兒園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是幼兒園教育質量的基本保障。一方面,當前我國幼兒園教師數量短缺。教師數量缺口大,必然造成大班額、低師幼比,乃至“小學化”等問題,嚴重影響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幼兒園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也有待提高,在職幼兒園教師的知識更新和職業發展問題亟待解決。應當依法明確幼兒園教師的身份,落實和保障幼兒園教師的地位和權益。要制定相關規劃,切實加強幼兒園教師的培養培訓工作,盡快解決幼兒園教師數量不足、素質不高的問題。
再其次,要重視解決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近年來,我國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日益突出,嚴重干擾了幼兒園正常的保育教育工作,損害了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應當積極推進幼兒園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觀念,明晰教育目標,優化教育內容,規范辦園行為,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
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不僅僅是幼兒園的責任,學校、家庭、政府和社會要共同努力,為幼兒快樂生活、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幼兒園和小學要按照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小學對新生的合理期望,為幼兒做好入學準備,共同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教育研究學術團體、社區、新聞媒體等要加強研究,大力宣傳科學的學前教育理念,形成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的社會氛圍。幼兒園要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加強家園合作,實現家園共育,保障孩子擁有快樂幸福的童年生活。
最后,要積極探索學前教育體制機制創新。不少地方在拓展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名園辦分園”,以及構建學前教育教師培養培訓體系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要不斷完善、適時推廣。另一方面,要吸引民間資金進入學前教育領域,鼓勵和規范民辦幼兒園的發展,構建多元化的學前教育辦學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