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廳新年伊始公布了《河南省幼兒園管理暫行辦法(試行)》,明確規定了幼兒園應以玩為主,防止小學化、成人化傾向。1月4日,各幼兒園迎來新年第一課,很多家長得知上述《辦法》,引來“不”聲一片。幼兒園也表示“很無奈”。
“幼兒在入園時,除體檢外,禁止任何形式的考試或測查。幼兒園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防止小學化、成人化傾向。”《河南省幼兒園管理暫行辦法》一經頒布,就觸動了當下幼教領域尷尬的神經。4日,記者在走訪鄭州市的多名家長、教師后發現,家長“急功近利”的育兒心態、園方為經營無奈去迎合的現實,促使幼兒園的孩子享受不到玩樂的童年。
家長怕“掉隊”,孩子“上班”忙
除了周一到周五的幼兒園日常上課,鄭州市5歲半的劉芩嘉每周二和周四下午5點40分放了學都不能正常回家,她還要繼續在幼兒園里辦的6點至7點半的語言課上“加班”,而她周三和周五晚6點半至8點半的時間則是在校外的舞蹈班里度過。即使這樣,每周六的上午,她還要雷打不動地到鄭州一家早教機構去進行全面地“學習”。
而小芩嘉這張每周排得滿滿的時間表,在她幼兒園大班的同學中并不稀奇。“同齡的孩子幾乎都報有兩三個課外輔導班,自己的孩子要不這樣做的話,真怕她落后于人。”劉芩嘉的母親徐女士提起忙碌的女兒,言語中更多的是無奈。
記者隨后在走訪鄭州的多家私立幼兒園后發現,不僅多數幼兒園都辦有不同類別的興趣班延時放學,這些大班的孩子也都已開始學習拼音、算數,而每天放學回家寫作業對他們來講更是家常便飯。
孩子“跑”太快,園方喊無奈
“其實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接受“小學化”教學,這也是家長所希望的。”位于商鼎路上的一家私立幼兒園的劉園長說,大班的孩子在做手工、畫畫之余都要學習一些拼音、加減法等,甚至每天布置一些家庭作業也是家長們要求的。“很多家長判斷幼兒園的好壞標準就是能否學到一些基礎知識。”劉園長直言,私立幼兒園生存很不容易,為了生源,他們也不得已而為之。
隨后多名受訪的家長也印證了劉園長的這一說法。一位幼兒園大班孩子的家長張女士說:“大班就是打基礎的時候,馬上就要上小學了,不早點學跟不上怎么辦!”而和張女士一個小區的多位家長也坦言,他們之所以把孩子送到私立幼兒園,就是因為私立幼兒園“學得多”。
至于幼兒園過早學習小學知識是否真的有用,鄭州市聚源路小學一年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師認為,幼兒園教授小學知識,看似讓孩子提前掌握了知識,但實際產生的后果卻很嚴重,孩子會因提前學會了小學知識而降低學習興趣。另外,很多私立幼兒園的教材以及教學方法良莠不齊,會使一些孩子養成很難糾正的壞習慣。
該教師舉例說,她在教學生拼音時發現,不少學生將“u”的最后一豎寫成了捺。她了解后得知,這些都是幼兒園教師教的。
“幼兒園小學化更大的壞處是讓孩子過早地失去童年,對學習留下痛苦的記憶。”《河南教育》編輯盧麗君說,幼兒園的孩子身心都沒有發育好,還不足以承受寫字、做題的學習任務。而童年的記憶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為了迎合部分家長急功近利思想而讓幼兒過早地學習知識,完全是在拔苗助長,盧麗君認為,幼兒園的孩子就應該在游戲中無憂無慮地快樂成長,不能讓他們的童年過早地被課業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