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遏制超前教育,近日教育部正式印發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防止和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指南》中明確提出,5-6歲學齡前兒童,“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即可。然而要想放慢孩子成才的腳步,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高小姐的孩子今年3歲,目前正在幼兒園上中班,她告訴記者,孩子上幼兒園后,能強烈的感受到老師對孩子及家長施的壓力,時刻在提醒家長要怎么做,該怎么做。雙語課、數數、認字,一門都不落下,此外周六日幼兒園還進行書法、舞蹈、圍棋等興趣班。高小姐不解的問,是現在的教育太超前了?還是我們家長太笨了?
近日,網上一個4歲小男孩超高技藝彈鋼琴的視頻引起不小的轟動,看過視頻的網友紛紛贊嘆這個小男孩太厲害了!甚至被評為大師水準!但還是有不少網友提出擔憂:超前教育學習是否符合正常音樂教育規律,4歲孩子手指骨骼發育還沒有達到能彈奏這樣高技術難度的程度,是否一味追求作品大而難,對孩子發展就有好處?孩子是否真正理解或者準確表達音樂內容?
此次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既適用于幼兒園教師,也適用于家長,操作性和實用性都很強。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指南》中提供的幼兒學習與發展目標和典型表現是家長和教師觀察了解幼兒的參照,不是評價和衡量幼兒發展快與慢、好與差的“標尺”,更不能將《指南》作為分領域訓練的“清單”,為追求“達標”而對幼兒進行強化訓練。
在超前教育的激烈程度讓人不寒而栗的時代,或許老師家長給予孩子的贊許向除學習之外的方向轉變,孩子才不再因為別人比自己背的唐詩多、識字多而有自卑感。珍惜幼兒的童年生活,不在進行“拔苗助長”式教育,應是大人留給孩子的權利。